top of page

「當一個人心裡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,他會跑到深山裡,找一棵樹,在樹上挖個洞,將秘密告訴那個洞,再用泥土封起來,這個秘密就永遠沒人知道。」

 

———— 摘⾃《花樣年華》

樹洞 | Tree Hole

混合媒介 | Mixed Media

2015

 

創作的動機是要改進之前的一份作品。

 

作品的前身是一幅畫。當初只是單純想表達有很多話很多東西藏了在肚裡沒有說出來,就畫了一個胃然後可以看到裡面有字,另外連著另一邊是空白的紙上看見有寫過然後擦掉的痕跡。

 

這作品要改善的地方固然很多。一開始在媒介上就把自己局限了在鉛筆紙本的框框內。所以要改進的第一步就是在媒介使用上採開放態度。

 

有關心底話,我想到了日記。於是我想利用自己幾年來寫下的日記,把它們拷貝,然後選擇性地把文字移印在別的載體上,由最內心最真實的話變成一些意義不大的日常官腔話。

 

然後,我開始想載體是什麼。買一本筆記或日記簿?好像太普通。那不如自己製作一本書吧。

製作完成後,又覺得如果裡面全都是自己的故事,太個人,觀眾應該難以進入。那不如索性讓觀眾也可以參與在內,由他們來完成這書吧。

 

所以我把書名定為「樹洞」。靈感是來自《花樣年華》,電影最後,男主角周慕雲將自己心中的秘密向吳哥窟的石洞訴說,然後用土永遠封住。所以我在書中引用了電影對白「當一個人心裡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,他會跑到深山裡,找一棵樹,在樹上挖個洞,將秘密告訴那個洞,再用泥土封起來,這個秘密就永遠沒人知道。」

 

最後,選擇present方法時,因為想把它放在一個能融入的地方,也能開放觀眾在裡面寫東西的機會,就想到了圖書館。

 

 

於是,我安置了它在錢穆圖書館內。如果那裡面都是不同人寫自己的故事,應該屬於文學類別。我按圖書館的分類,為它選了個位置。後來發現了一本叫做《或許,我們只是剛好遇上》的書,好像來圖書館看書的人剛好找到《樹洞》這書,又願意打開、閱讀什至寫下自己的故事,也需要很多「剛好」。於是我乾脆把這書的索書編號變成《樹洞》的索書編號,放在它的旁邊。

©Hong Yong Si,Vinci 2015

bottom of page